纪录片《自由的家猫》
 
纪录片《自由的家猫》(a Wild Pet Cat)官方站 www.berlinchan.com 出品

这只大洋芋最早2010年10月出现在我家的后院,觉得这只猫咪很可爱,就开始拍摄她。

 

拍摄的前期完全只是好玩,后来觉得这么有趣的事情,也许我可以用这些拍摄的素材讲一个故事,于是制作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开始萌生。

 

因为在拍摄阶段,整个影片完全没有脚本,所以拍摄的素材是零散的,而且只在早上、下班回家和周末利用工作之余时间拍摄。

  

关于拍摄到什么时候结束,也是一个问题,因为完全没有脚本和计划。拍摄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,几乎很难从这种乐趣中脱离出来。但是眼看电脑里面约存越多的素材,我开始担心,这会不会又是一个“三分钟热度”的项目,因为我之前做过不少这种做到一半没结果的事情。看过一个家伙说“拍摄纪录片是一种自发的冲动”,当然那时候我还没看到过这句话,但当时的情景真的符合这道理。我觉得制作这部纪录片正是我想做之事,我知道我不能让那些,带着制作纪录片的态度拍摄的素材无意义的躺在硬盘里。

  

我开始查阅一些关于猫的书籍和网上的资料,收集纪录片中可能有用的内容,了解电影制片的一些相关知识。大洋芋生了两只小猫后,同事很想领养一只,于是我把拍摄的结束定在把小猫送给同事的后几天。

  

影片的主要拍摄工作由2011年3月开始,到2012年3月结束。全部素材包含83GB的文件,时长约586分钟。“第一次粗剪就要尽可能的好”,不过这是对于有分镜头脚本的影片制片的要求吧。我的第一次粗剪,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全部素材放到时间轴上,剪掉所有抖动严重、对焦不准、毫无意义的内容,留下所有潜在有用的素材片段,粗剪完成后留下时长180分钟的素材。

  

这期间我在看《21天搞定电影剧本》(作者:维基·金),这是一本饱含剧本写作技巧且非常指导实践的书。书中倡导的“内心电影之道”我非常喜欢,“用心写,用脑改”,事实上我就是这么来写旁白脚本的。

  

按照粗剪素材的时间顺序,在本上用一行字的内容概括出每一场景素材所讲内容。这一工作完成后,就能一目了然我这180分钟里都有些什么内容,然后在接下来的旁白脚本写作中,打破一些时间顺序、排除冗余内容,结合已经搜集的关于猫的资料,写出一个带有一点科教片感觉的纪录片旁白脚本。

  

第二遍剪辑在粗剪的基础上,按照旁白脚本的需求,重新组合素材。在第二遍剪辑中,抉择哪些素材留下、哪些素材删掉,也是一个问题,因为有很多精彩的场景,我都想呈现给观众看,但是“只保留那些对故事发展有用的片段”。第二遍剪辑中旁白脚本也有很多修改。然后配上录制的旁白就已经接近一部纪录片的样子了,但现在影片还没有题目。

  

想了很多题目,现在还记得的就是“被遗弃的家猫”“自由的家猫”这两个了,显然就是后面这个题目好些了。我在纸上初步的画出标题的样式,然后用大约四周的业余时间把想象中的样式变成可见的画面。影片标题效果马马虎虎,但是这种把想象中的画面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真是件特别有趣的事。

  

第三遍剪辑就是细枝末节声音画面降噪、画面校色、动画、合成、转场等问题的解决,一遍遍渲染输出测试,这些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。

  

经过所有的这些工作,我体验了一回独立电影的制作。摄影、录音、剧本、特效、动画、渲染、合成、剪辑、配音所有这些工作都要自己完成。制片的不同阶段,你要考虑不同方面的问题,剪辑与脚本的协调、画面与声音的配合,全部都在自己的脑袋里面开会,这种感觉很过瘾。